離岸風電示範啟動 臺灣風電新里程


能源局與福海、海洋風電公司定約 帶動金融服務、離岸施工運維產業供應鏈


能源局與福海、海洋風電公司離岸風電示範啟動_臺灣風電新里程   


海洋風力發電(股)公司上緯公司蔡朝陽董事長與經濟部次長杜軍紫軍於今日進行簽約   


福海風力發電共同發起人與經濟部次長進行簽約(左一) 

台灣國際造傳公司賴杉桂董事長_(左二) 

永傳能源公司林鑫堉董事長(中間)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

(右一)賴文祥董事長      


蘇松濤/報導 

我國風力發電即將邁向下一個新里程碑!經濟部能源局在10/28上午舉行「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案」簽約儀式,由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與兩家離岸風電示範獎勵案民間業者(福海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海洋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代表簽約,雙方並舉行簡單而隆重的簽約儀式,由杜次長與兩家民間業者代表共同將風機模型置入代表台灣海峽的啟動儀式中,風機模型開始持續轉動,正式宣告「離岸風電示範獎勵案」啟動,也象徵從此臺灣風力發電由陸地延伸至海洋。兩家業者預計在104 年底前各完成2 架單機裝置容量 3MW(百萬瓦)以上離岸風力發電系統,在109年底前各完成一座總裝置容量108MW的示範離岸風場。 

福海公司籌備處共同發起之一永傳能源公司林鑫堉董事長表示,根據經濟部訂定119 年累計總裝置容量3GW(十億瓦)、600架離岸風機的政策目標,預估可以為台灣帶來5000億的國內產值,能夠有效發展國內綠能產業,帶動台灣下一波經濟動能。同時每年估計可以減少近750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座1GW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量。 

海洋公司籌備處發起人上緯公司蔡朝陽董事長則指出,歐洲是最早發展離岸風電的國家,從1990年代就由丹麥、荷蘭及瑞典等國家率先建置小規模的示範型風場,一直到2000年後,這股熱潮漸由英國接手,共規劃了33 GW的離岸風場。英國跟台灣相似之處就是四面環海,因此英國可利用廣大的海域資源發展離岸風場,至今裝置容量已達全球第一。 

為加速推動離岸風電、打造綠色能源經濟,經濟部於101年12月27日依「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規定評選出由「福海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及「海洋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獲選得受示範獎勵資格。福海公司籌備處由永傳能源公司、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及世紀鋼鐵公司共同發起,計劃在彰化縣芳苑鄉外海11公里,水深25至40公尺處設置30架風力機,形成總裝置容量達108 MW的離岸風場;海洋公司籌備處發起人上緯公司投入風力機葉片材料多年,並成功打入全球風力機葉片材料供應鏈,在全球風電產業鏈中扮重要的角色,其計劃在苗栗縣竹南鎮外海1至5公里,水深5至30公尺處設置30架風力機,形成總裝置容量達108 MW的離岸風場。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致詞時表示,推動離岸風電的效益可從經濟及環境兩層面來看。以經濟層面而言,離岸風電的發展可帶動臺灣風電相關產業及金融業投入。離岸風場的成功開發,牽涉多元層面,除了風場開發商投資外,還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專業融資服務,而設備及海事維運廠商更可形成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不僅增加產值,更可為臺灣創造龐大綠領工作機會,提升臺灣的經濟競爭力。 

杜紫軍也強調,從環境面看,發展離岸風電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離岸風場的發電效率相較於陸上風場為佳,因此每1 MW的減碳量也較高約為2,000噸,初步估計台灣擁有6GW的風場潛能,若全數完成開發,每年將可減碳1,200萬噸,其減碳效益居所有再生能源項目之冠,且能有效協助臺灣達成減碳目標。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將全力協助各示範獎勵案之順利進行,以啟動我國離岸風能市場開展,未來更將透過區塊開發模式進行推動,以每年新增 300MW 離岸裝置容量的開發速度,推動大規模深海風場開發,以逐步達到 119 年累計裝置容量 3GW 之推動目標,與陸域風力機合計將設置超過 1,000 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約占再生能源總設置目標 33 % 以上,可望成為國內電能替代最主要來源之一,促使臺灣綠色能源邁入新紀元,逐步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 

【中央網路報】